4月12日读书会导读- 放下真理, 真自由
重点1
要体会佛法的真空妙有,举个学习游泳的例子 – 生活中就算是看了再多的手册或上了再多的游泳课程, 若还是在岸上不愿下水的话, 永远不能学会游泳,真实体会在水中漂浮柔软的感觉。同样的看了再多的佛学经典, 若不能在生活中灵活实践运用的话, 就不能领会贯通佛法的奥妙, 把握更深一层的体会与醍醐。
重点2
可曾想过要如何不积极但却有高效率? 其实在生活中若是积极过了头, 就需要面对许多善后工作的处理。以修路为例子 - 若是经过路上,前面有个大洞在维修, 阻碍了前方的旅途. 此刻您如何作出反应?
坐下来休息好好学会放松身心, 等修好了才继续旅程。
想办法越过, 比如在附近找些树干, 搭临时桥.
可能在搭好临时桥后, 路已补好了。太积极的人得不到休息, 还得收拾树干。
不设定目标比设定目标好吗? 有的人设定目标若是能达成八,九十分就非常值得鼓励了. 但是有时候所设定的目标反而会将自己束缚住、目标锁死。因此若是能不设定目标却能够每个当下具体确认一个方向, 在进行的过程中有更大的空间回旋, 能达成的成果反而具备不同的效应!
重点3
如何身心放松而不执著?再用游泳的例子, 学游泳必须首先学会在水中浮. 当能够放松能浮起水面之后, 蛙式蝶式都依个人的喜好而有所发挥. 在举个例子, 坐云霄飞车时, 若身心能放松, 不紧张不急迫,就能享受当下的过程.
在定境中知业了业 - 业像我们的DNA, 像电脑的记忆memory. 业可以解释为其个人的习性, 不容易改, 是长期无明以来所累积而成的烦恼。 但却必须认识自身的业, 而不去逃避目前的状态,业力可以是修行的道场。 可通过禅修, 念佛, 经行来安定身心,藉此从定境中通过智慧的观照认识自己, 找回自己。同时若能知道业性的无常、自性本空,拜忏学佛消除业障,如如实实而不造新殃。
重点4
禅修像观察一杯水(水如我们的烦恼妄念). 我们的思绪像尘埃。 要见到实象, 体会真理, 不能靠思维和讨论.
第六和第七识为阿赖耶识的识和见的体现
十二因缘的说明:
无明:贪嗔痴等烦恼
行:造作诸业
识:业识投胎
名色:但有胎形六根未具
六入:长成眼等六根人性
触:出胎与外境接触
受:与外境接触生苦乐感受
爱:对境生爱欲
取:追求造作
有:成业因能招未来果报
生:再受未来五蕴身
老死: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