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广结善缘来读书~我参加读书会的因缘与心得
曾慧敏
去年五月,我因参加安和分院的佛学五讲课程,在最后一堂课小组分享时,认识王惠姝师姐,藉由她的接引,加入安和分院的善缘读书会,时间过得好快,快届满一年了。
在这之前,我也曾经与三五好友组过读书会,只是我们讨论的书籍多是与工作有关的专业书、或是时下排行榜的畅销书,但随着友人陆续离开现职,转赴异地工作,或是忙于创业及家庭等因素之故,我们的读书会也就无疾而终。如今能有这样的因缘,加入以佛法为本的读书会,又能认识一些在佛法上有修为的师兄、师姐,觉得自己很幸运。
善缘读书会去年以圣严师父的「找回自己」一书作为讨论的书籍,全书篇章编排分成四大部分,分别是「掌握人生方向盘」、「不被自己框住」、「回归内在的声音」及「自我肯定、自我成长、自我消融」,可谓层次分明,但彼此又互为关联,颇符合书名的意旨。
在惠姝师姐的带领下,善缘读书会将一整年的行事历及欲阅读的篇章排定后,以电子邮件寄给大家,方便同修们可以事前阅读及提问准备。每月两次的读书会,每次仅讨论两篇文章,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,所需花费阅读的时间压力并不大,但是要读通字里行间的意义才是重点。
参与的同修们一致认为,师父的文字内容非常生活化且浅显易懂,箇中道理需要细细品尝,才能深刻体会,尤其是每次透过带领人的提问,同修们分别就个人经验,或佛法的善知识提出分享,对于接触佛法尚浅的我而言,每回读书会结束后,常感获益良多。
兹列举本书几篇文章个人的心得与大家分享:
-「圆满的生涯规画」,初看此篇文章题目时,我想起自己在职场中的辞呈,书写的理由就是「生涯规画」这四个字,除了转换跑道外,我对这四个字的内涵并未清楚想过。师父在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,大部分人的生涯规画都太偏重外在价值,只是在知识和工作的层面上打转(哇,我自己不就是如此吗?)。
师父说:「正确的生涯规画应从内在反省做起,规画整个生命的品质,找到人生的平衡点,这才是圆满的人生规画」(参阅本书第22页)。这段话让我起了惭愧心,原来生涯规画,不应只是外在的攀缘,还要有无形的、内在的价值,两者加起来才叫圆满。
-在「花开花谢,不执着」文中,大家很自然理解这是万物生灭的现象,其实人的生、老、病、死不也是像花开花谢一般,在时间与空间的转变下有生有灭的时候,为此,人的思维、价值观及所做的决策等,会因许多和合因缘而成,也可能会因缘不俱足而破灭,回想以前的我,有时因为过于执着而陷入无明。因此,消除「我执」是一门永远的功课。
然而不执着,并非要你消极度日,而是要学会「活在当下的积极」,诚如师父所言,想要积极而不紧张,唯一的办法就是得失心少一些。对于手边的工作「应该要赶,但不要急」(参阅本书第81页)。这句话让我重新反省过去的工作态度,以前是又赶又急、患得患失,常会因不圆满的结果而难过好几天。后来当我学会放慢脚步,安排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后,这才体悟所谓「事缓则圆」的成效。
-在「认识自己才能获致成长」的文章里,师父提到要从「自我」到「无我」的层次,必须经过三个阶段修行,分别是自我肯定、自我成长到自我消融,我想前面两个阶段,普罗大众都可以做得到,例如自我肯定就是要肯定自己所有的优点和缺点,了解缺点之后还要进行修正和具体落实,才能进而自我提升与成长,但是要达到自我消融的境界,是需要日复一日及运用一些方法的,师父在「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」文中揭示,就是少一些自私心,多一些慈悲心;少一些烦恼心,多一些智慧心,藉由这样的过程就是在自我消融(参阅本书第144页)。
看似困难的课题,但在师父轻描淡写下,我想「自我消融」可以成为你生活的态度,甚至是一种生活习惯,只要时时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去待人处世,慈悲与智慧自然就会出现,那时的「无我」才是「真我」,期许自己朝着这条「无我」之路行进。
曾慧敏
去年五月,我因参加安和分院的佛学五讲课程,在最后一堂课小组分享时,认识王惠姝师姐,藉由她的接引,加入安和分院的善缘读书会,时间过得好快,快届满一年了。
在这之前,我也曾经与三五好友组过读书会,只是我们讨论的书籍多是与工作有关的专业书、或是时下排行榜的畅销书,但随着友人陆续离开现职,转赴异地工作,或是忙于创业及家庭等因素之故,我们的读书会也就无疾而终。如今能有这样的因缘,加入以佛法为本的读书会,又能认识一些在佛法上有修为的师兄、师姐,觉得自己很幸运。
善缘读书会去年以圣严师父的「找回自己」一书作为讨论的书籍,全书篇章编排分成四大部分,分别是「掌握人生方向盘」、「不被自己框住」、「回归内在的声音」及「自我肯定、自我成长、自我消融」,可谓层次分明,但彼此又互为关联,颇符合书名的意旨。
在惠姝师姐的带领下,善缘读书会将一整年的行事历及欲阅读的篇章排定后,以电子邮件寄给大家,方便同修们可以事前阅读及提问准备。每月两次的读书会,每次仅讨论两篇文章,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,所需花费阅读的时间压力并不大,但是要读通字里行间的意义才是重点。
参与的同修们一致认为,师父的文字内容非常生活化且浅显易懂,箇中道理需要细细品尝,才能深刻体会,尤其是每次透过带领人的提问,同修们分别就个人经验,或佛法的善知识提出分享,对于接触佛法尚浅的我而言,每回读书会结束后,常感获益良多。
兹列举本书几篇文章个人的心得与大家分享:
-「圆满的生涯规画」,初看此篇文章题目时,我想起自己在职场中的辞呈,书写的理由就是「生涯规画」这四个字,除了转换跑道外,我对这四个字的内涵并未清楚想过。师父在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,大部分人的生涯规画都太偏重外在价值,只是在知识和工作的层面上打转(哇,我自己不就是如此吗?)。
师父说:「正确的生涯规画应从内在反省做起,规画整个生命的品质,找到人生的平衡点,这才是圆满的人生规画」(参阅本书第22页)。这段话让我起了惭愧心,原来生涯规画,不应只是外在的攀缘,还要有无形的、内在的价值,两者加起来才叫圆满。
-在「花开花谢,不执着」文中,大家很自然理解这是万物生灭的现象,其实人的生、老、病、死不也是像花开花谢一般,在时间与空间的转变下有生有灭的时候,为此,人的思维、价值观及所做的决策等,会因许多和合因缘而成,也可能会因缘不俱足而破灭,回想以前的我,有时因为过于执着而陷入无明。因此,消除「我执」是一门永远的功课。
然而不执着,并非要你消极度日,而是要学会「活在当下的积极」,诚如师父所言,想要积极而不紧张,唯一的办法就是得失心少一些。对于手边的工作「应该要赶,但不要急」(参阅本书第81页)。这句话让我重新反省过去的工作态度,以前是又赶又急、患得患失,常会因不圆满的结果而难过好几天。后来当我学会放慢脚步,安排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后,这才体悟所谓「事缓则圆」的成效。
-在「认识自己才能获致成长」的文章里,师父提到要从「自我」到「无我」的层次,必须经过三个阶段修行,分别是自我肯定、自我成长到自我消融,我想前面两个阶段,普罗大众都可以做得到,例如自我肯定就是要肯定自己所有的优点和缺点,了解缺点之后还要进行修正和具体落实,才能进而自我提升与成长,但是要达到自我消融的境界,是需要日复一日及运用一些方法的,师父在「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」文中揭示,就是少一些自私心,多一些慈悲心;少一些烦恼心,多一些智慧心,藉由这样的过程就是在自我消融(参阅本书第144页)。
看似困难的课题,但在师父轻描淡写下,我想「自我消融」可以成为你生活的态度,甚至是一种生活习惯,只要时时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去待人处世,慈悲与智慧自然就会出现,那时的「无我」才是「真我」,期许自己朝着这条「无我」之路行进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