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为要读得多才是好,没发现读得多,容易错过精彩..虽是读得少与精,但得到的其实一点儿也不少



香港读书会种子培训课后心得 黄常绮


自去年闻思园(心灵环保读书会)成立至今,成员们都伤透脑筋,想方设法地希望能让闻思园普及化,要提升自己的带领技巧,希望参与者能定下来,但半年下来,面对瓶颈。甭说人气攀升,人数反而越来越少了。看着这一幅日落西山的画面,大家除了急,还是急。

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是宣传做得不好?是内容不够多?还是带领人的工夫不到家?怎样才能激起成员们的兴趣?一连串的问题搞得满脑子是问号,却百思仍不得其解。

2007年5月5日法鼓山香港分会请来台湾的读书会推手──方隆彰老师,展开两天的读书会种子培训课程。我们的一个个疑团也在课程中得到解答。方老师幽默有趣的说话和生动活泼的教法,让在座菩萨上课上得笑开了嘴,讲堂里笑声不断。

印象最深刻是方老师为我们导读圣严师父「真正的柔软」这一篇文章,我当时才发现虽然材料只是小小的一篇文章,讨论却可以这么有深度。方老师抛一个问题出来,成员们个个踊跃回答。经过热烈的讨论,小小的一个段落、短短的一个句子,经过不同人的诠释和揣摩,可以变得这么丰富多彩。

以前我们一直以为要读得多才是好,却没发现,读得多,可能很容易错过精彩的部分,读得快,我们会忘了要对眼前的字句细心体会。虽然是读得少、但读得精的话,我们得到的其实一点儿也不少。



我们之前带读书会时,曾经换过好几个方法,先是每人分配读几个章节,后来由无为了加速培训书展义工应付即将到来的书展,于是又换成一人一本的读,但效果就是不太好。讨论是有的,但总有点儿各说个话的感觉,讨论激不起火花,也谈不上深入发掘内容。刚开始几次,成员们都很客气,对其他成员的意见都表示赞同,既使有不赞同的也只藏在心里,怕说出来的话,会把气氛弄僵,或是吓得其他人以后不敢发言。

如是者,闻思园经过一翻周折,原本说好带领人换着做,可是后来其他成员你推我就的,「带领人」变成一个烫手山芋,成为大家都不大愿意扮演的角色。

上了方老师的「读书会种子培训课程」,我把方老师教的和之前我们的读书会经验总结,有了以下三点想法:

一、读书会可以分阶段进行,可划分为三个月或半年一阶段,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主题规划,由该期带领人安排使用不同的材料。当然,材料还是以圣严师父和法鼓山书籍为主。

二、以前为了要招新成员,几乎只要新成员点头,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请新成员立刻加入,但这样的方法有一个问题产生,那就是每次都有陌生人加入,旧有的成员刚培养起默契,但又要熟悉新的成员,大家每次都显得客客气气地,无法很快进入状况,没有办法「畅所欲言」,向心力也不强。

如果换为每隔两三个月招收一次新血,招收新成员后就固定班底,然后等新的一个阶段再加人进去,这样就可以让成员们在一个很熟悉、感觉很安全的地方,尽情将他们的心得、感想说出。


三、诚如方老师说:「有效成员责任大」,带领人固然有其职责,但成员的「主动出席」,「有备参与」和「积极回应」都能协助带领人发挥其功能。

碰到讨论不顺、沉默过长时,不必只是等带领人介入,成员都有责任让过程更顺利、更丰富。读书会「人人有责」,带领人可以轻松一些,也不会因为压力太大(担心成员不说话、担心带不好读书会)而视之为苦差事了。

四、读书没有压力,如果成员觉得读书带来的压力或痛苦比快乐还要多的话,可能他们来几次就不想来了。

我们是读书会的新手,但只要不断在实践中吸取经验,肯定能从调整中找出新方向,以后变成读书会「搞手」。在此衷心希望读书会越办越好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adingg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