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在空虚无奈

现代人常用各种休闲活动和娱乐来填补生活的空虚。就算如此,心灵依然空虚。不止现代人而已,古代人也差不多。但古代人生活较简单,需求并不多。现代人则物质丰富,满足了衣食住行后,会开始思索人生究竟还有什么...空虚感就会出现了。

一位组员认为人生难免会有转折空虚的阶段。经过后,生命深度将有所增加。空虚将转为虚空,无奈将转为豁达,对人生的态度因此辽阔。另一位组员在生活中曾经历一段灰色期,想求的求不到,希望获得的得不倒,一次一次的落空,日子非常无奈难过。直到学佛后,心里升起感恩忏悔,对未来的希望曙光重现,看待人生从此不同。

组员们也探讨了现代人一种普遍的心态: 不断追求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东西, 只有追求到最后进了棺材,才告一段落。组员们认为为了改进生活而追求,是正面积极的,是值得鼓励的。但人们必须活在当下,知足常乐。

圣严师父认为人生的目的是来收报,还愿的,人生的意义和价值,则是在于奉献,自利利人,成己成人,增长福慧。


忙得快乐,累得欢喜

各行各业想成功的人,生活都很忙碌,但除了名利之外,我们还追求什么呢?

一般人在观念都有‘为谁辛苦为谁忙?’的心态, 觉得为他人‘种树’不值得。圣严师父认为当今世界环境和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,都是经过累世祖先努力所累计下来的。如果我们每人都能努力为社会整体贡献,就会创造出全人类共同的生命价值,连带也创造出历史价值。

有组员认为在工作上应有广结善缘的心态,尽量做到无我的奉献。再者,佛教有轮回观,认为生命是无限的,除了对此生尽责任外,也要为未来尽责任。圣严师父举例说菩萨是永不休息的,就算成佛了,也还在普度众生,藉此勉励我们要忙得快乐,累得欢喜。组员们则认为适当的休息是应当的,但可随着因缘而尽力奉献。

我们也认为若在生活点滴中持有奉献的精神,生命将是正面向前的! 在生活中若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, 尝试将生命观照成无限的长河,对于眼前的困境,会以豁然而解的态度来应对。

圣严师父说:‘用智慧来发光,用慈悲心来发热,为了成就功德,缔造生命的成绩而忙,这样的忙就会有意义,就是菩萨的精神。’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adingg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