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-08-2008 休会

26-07-2008 休会

Readingg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
Readingg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17 Sat 2008 15:05
  • 祈福

请为中国四川及缅甸的灾民持咒茹素:
http://www.ddm.org.tw:81/gate/gb/www.ddm.org.tw/event/Mantra/index.asp

缅甸暴风、大陆四川强震等天灾接踵而至,造成亚洲地区数万民众不幸罹难,超过百万人民无家可归,在灾区中饱受伤痛煎熬。惨烈的灾害带走了无数的生命,也重创了生还者的身心。身处平安的我们更应戒慎警惕,居安思危,这一周小编要与您分享圣严法师《居安思危》的开示。
此外,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感恩社会各界对法鼓山的信任,也祈请大家为受苦受难的菩萨们祈福。五月十七日在农禅寺为缅甸风灾、四川震灾举办的三时系念法会,法会收入亦全数投入赈灾。诚如圣严法师开示:『不论遇到多大的伤害和损失,只要你还有一口呼吸,就有无限的生机』。以此祝福所有在灾区中受苦受难的大菩萨,及早脱离苦难,让更多人了解生命的珍贵,与呼吸自在的福报。
〈本文节录自法鼓山全球资讯网、文宣处相关报导〉

Readingg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积极,广义的解释,有正面和负面的意涵。积极很容易联想到执着。如果积极有负、正面,执着是负面的积极。那正面的积极是什么?


积极的方式,积极的涵义有,布施、快乐的追求、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、放下。在随顺着因缘时,这些积极便运用上。积极的意义便是,不论是好是坏,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因缘,正面乐观地面对身处的环境。例如一个你所向往的、好的工作因缘机会出现,应当把握这个机会、因缘,勇于面对,随着这个因缘的方向或道路走下去。但是若是因缘不具足,也不会沮丧难过与失望,因为您已积极去处理与面对的可能性。


放下也是积极。如果因缘没有到来,需要放下个人的主观见解及观念去接受新的理念与事物来创造因缘,积极地创造条件等待因缘的产生或到来。如果考试成绩差或是在工作岗位上没法得到升迁,自己得反省并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,搞好人际关系,创造升迁的因缘,等待升迁的机会。


但太强求努力的结果,便会执着成果,只问收获而忽略了真心付出、耕耘、努力的过程。强求成果便会犯贪求、希望能以最快速简易的方式获得成功的果实。这便很容易掉入颠倒梦想执着的漩涡里,同时因为贪求速成可能会不择手段。在个人的基础能力没有打稳之前,往往成果变得有名无实,使到个人没有失去实在感与价值,因欲望无止境的追求而感到空虚。如同建造一栋三层楼的房子,若没有第一和第二层楼的根基而直接建造第三层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人若没有在实质上的作出相对的努力,由于很容易便心灵空乏不踏实,当生活中遇到些微的压力或阻碍,便很容易经不起考验而轻易倒下。

~由LY菩萨和LS菩萨整理~

Readingg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粒小种子, 好爱自己的家, 亲吻泥土的芳香, 拥抱雨水和阳光,
这一粒小种子, 发出细嫩的芽, 天地用爱长抚养, 花蝶用心常陪伴。

小小的种子在长大, 小小的梦想在飞翔, 飞过河流和高山, 飞越云天和海洋, 感恩在心最深地方。
小小的种子在长大, 小小的梦想在飞翔, 飞过河流和高山, 飞越云天和海洋, 幸福在心最深地方。

~叶薇

Readingg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4月12日读书会导读- 放下真理, 真自由


重点1

要体会佛法的真空妙有,举个学习游泳的例子 – 生活中就算是看了再多的手册或上了再多的游泳课程, 若还是在岸上不愿下水的话, 永远不能学会游泳,真实体会在水中漂浮柔软的感觉。同样的看了再多的佛学经典, 若不能在生活中灵活实践运用的话, 就不能领会贯通佛法的奥妙, 把握更深一层的体会与醍醐。


重点2

可曾想过要如何不积极但却有高效率? 其实在生活中若是积极过了头, 就需要面对许多善后工作的处理。以修路为例子 - 若是经过路上,前面有个大洞在维修, 阻碍了前方的旅途. 此刻您如何作出反应?

坐下来休息好好学会放松身心, 等修好了才继续旅程。
想办法越过, 比如在附近找些树干, 搭临时桥.
可能在搭好临时桥后, 路已补好了。太积极的人得不到休息, 还得收拾树干。



不设定目标比设定目标好吗? 有的人设定目标若是能达成八,九十分就非常值得鼓励了. 但是有时候所设定的目标反而会将自己束缚住、目标锁死。因此若是能不设定目标却能够每个当下具体确认一个方向, 在进行的过程中有更大的空间回旋, 能达成的成果反而具备不同的效应!


重点3

如何身心放松而不执著?再用游泳的例子, 学游泳必须首先学会在水中浮. 当能够放松能浮起水面之后, 蛙式蝶式都依个人的喜好而有所发挥. 在举个例子, 坐云霄飞车时, 若身心能放松, 不紧张不急迫,就能享受当下的过程.


在定境中知业了业 - 业像我们的DNA, 像电脑的记忆memory. 业可以解释为其个人的习性, 不容易改, 是长期无明以来所累积而成的烦恼。 但却必须认识自身的业, 而不去逃避目前的状态,业力可以是修行的道场。 可通过禅修, 念佛, 经行来安定身心,藉此从定境中通过智慧的观照认识自己, 找回自己。同时若能知道业性的无常、自性本空,拜忏学佛消除业障,如如实实而不造新殃。


重点4

禅修像观察一杯水(水如我们的烦恼妄念). 我们的思绪像尘埃。 要见到实象, 体会真理, 不能靠思维和讨论.


第六和第七识为阿赖耶识的识和见的体现

十二因缘的说明:

无明:贪嗔痴等烦恼

行:造作诸业

识:业识投胎

名色:但有胎形六根未具

六入:长成眼等六根人性

触:出胎与外境接触

受:与外境接触生苦乐感受

爱:对境生爱欲

取:追求造作

有:成业因能招未来果报

生:再受未来五蕴身

老死: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

Readingg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原则是自己对任何人和事所秉持的主见,大众所能够接受与理解,同时利益大部分的人群; 个人的偏见则属于我执的一种, 常常会因此而伤害别人。

在道德的原则规范上应该是过去,现在和未来都为人所接受的, 而且是有利于多数人的。但是有时候因时代的改变、文化背景的因素,在佛法上「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」所秉持着的是佛法的无常、空、无我与涅般寂静的真谛,随顺改变的则是善巧方便的方法与度众方式。

在生活中, 我们需要保护自己. 但保护自己并不代表要伤害别人; 在各行各业, 比如在商场上, 一些公司会制定些政策“原则”来保护公司的利益。若能够集思广义商讨达致为众人的利益而努力,那非常好!倘若不是,那就需要运用智慧来处理周遭所面对的问题。

以佛教的观点来看, 受到伤害时, 不要让“箭”持续留在心里, 重复的伤害自己.

择善固执的原则,这善念是否是为大众所接受?是否为大众的利益服务?奉献自己的心力,尽心尽力奉献而努力。

为人处事上, 能兼顾着人情与原则是人人所希望的. 但内方外圆, 必须秉持着善与诚, 否则就沦为虚伪. 能做到内圆外圆, 守着[衣食之中无道心, 道心之中有衣食]的理念, 则接近圆满的境界了。

Readingg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读圣严法师的《找回自己》之《执着和固执》

在读书会里,大家共同分享与讨论什么是执着和固执,各自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例子。

讨论结果:

执着是对事物的牵挂、缺乏安全感、有包涵着五欲(因为它也包括了情感等身心的感应)是因六根本烦恼*: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所产生的。六根本烦恼是无始以来具有的习气,根深蒂固。固执是属观念上的见解:我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等不正见的烦恼所产生的错误颠倒的见解、思想偏差。不正见的烦恼可以通过佛法正知正见修正。


例:以前多家供用一台电视。因为后来物质的富裕,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享有一台电视机观赏。观赏电视节目成为个人享受而非群体活动和交流。变成一种孤芳自赏。


充裕的物质是一种生活条件,而它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。自己经济能力许可,可以在物质上满足自己,虽然使自己能有很多的个人活动空间,主张自己的独特性。这样长年累夜的对物质的执着和被这些物品束缚,或因为想法老围绕在物质上,将会迷失自己而变成唯物主义者。


造成自己观念上的改变,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。培养自己的见解和对自己的认识理解,能使自己在不同的情况上,智慧处理表达自己的立场上。但没有顺应情况更进一步去理解自我,长期被自己的妄念执着所枷锁,不和其他人分享或多广见闻。主张己见形成固执己见。再者,太过于固执,认为自己所做的、想的都是对的;对他人的见解,一概否认不肯接受采纳,认为坚持自己的看法才是拥有自我,保有自己的独特性,才不会失去自我。这将会是其痛苦的根源所在。


如果没有自我保护意识,自己很容易被伤害。保护自我意识过重,为了维护自我而不能容纳任何人的意见便形成我执。而要在其两者之间采取恰当平衡,是需要运用智慧的处理。


多广见闻能让自己接触到在不同的领域里的人,尤其是做义工就能有这样的机会,往往能和不同的人接触。多广见闻是一种能够开扩自己思维的方法,善知识的熏习指导更是放下我执和破除己见的好方法。尤其很感谢能在读书会里和大家毫无隔阂地分享交流看法,便有以上的一些些“皮毛”看法,集思广义比起独特见解更难能可贵。


思想或观念若能够有实际的例子作为说明与依附,将能更容易厘清头绪与心结。很感谢XY的电视机例子和LS师兄的故事,让我借题发挥。感恩能够逐渐从学习中,消融自我,放下我执。



*有关六根本烦恼或十惑请参四圣谛法

Readinggr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45